■核心提示
  記者14日從湖南省長沙市公安局獲悉,歷經10個多月的偵辦,葛蘭素史克(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GSKCI)涉嫌對非國家工作人員行賄、單位行賄、對單位行賄等案已偵查終結,於日前依法移送檢察機關審查起訴。
  案件內外,仍有疑團待解——GSKCI能夠將真實成本僅10餘元(人民幣,下同)的藥品,在中國賣出10倍以上的高價,實現數以億計的銷售收入;但銷售收入逐年飆升的同時,卻是微利甚至虧損。更令人疑惑的是,“賣的越多、虧的越多”,這似乎絲毫不影響其在中國極力擴張銷售的步伐……曾經深藏水下、鮮為人知的秘密,或許到了該浮出水面的時刻。
  “虧本”不影響賣藥 巨額利潤實則已留境外
  新康泰克、芬必得、賀普丁……提起葛蘭素史克(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GSKCI)旗下的“明星”藥品,中國老百姓十分熟悉;它們在中國高昂的定價,也令人印象深刻。以知名藥品賀普丁為例,在中國的出廠價是142元,而在韓國只有18元,在加拿大不到26元,在德國、日本等國家,其出廠價也遠遠低於中國。
  這並非個例。葛蘭素史克總部(以下簡稱GSK)的另一種藥品賀維力在中國的出廠價高達182元,而在日本只有103.5元。
  據偵查機關介紹,GSKCI在中國銷售的藥品大多冠以海外原研藥名義,在藥品進口前通過轉移定價的方式,增高藥品報關價格,在將巨額利潤預提在境外的基礎上,設定高額銷售成本用於支撐賄賂資金。
  以賀普丁為例,經核查,2012年,賀普丁真實成本為15.7元,轉移定價後到中國工廠的口岸價是73元,葛蘭素史克中國公司出廠價(不含稅)為142元,經物價部門核准的最高零售價為207元。
  據悉,2009年至2012年,GSKCI的主營業務收入從39億餘元增長到69億餘元。在此期間,犯罪嫌疑人採取在GSK內部虛假交易的手段,將在中國境內的絕大部分違法所得作為採購成本轉移到境外預設的公司結算。
  因此,GSKCI財務報表上的數據也就不難理解。2009年至2012年,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約為39.78億元、48.62億元、55.29億元、69.75億元;而同期的營業利潤約為1.10億元、-0.47億元、0.60億元、-1.88億元。
  提“銷售為王”口號 5條“賄賂鏈”催生賄金黑幕
  人們不禁要問,這些貴得離譜的藥品怎麼能打開中國的市場,甚至坐上行業老大的位置?
  李某是此次被移送審查起訴的46名犯罪嫌疑人之一。身為湖南某市級醫院肝病中心副主任醫師的他,涉嫌非法收受GSKCI醫葯代表譚某送達的現金數萬元以及GSKCI提供的免費旅游。
  據李某供述,從2012年3月起,GSKCI為了刺激賀普丁的銷量,每開出一盒給他20元,每增加一名病例入組(給一名新病人開賀普丁)給他100元。他每月可以開出150到200盒,增加5到8名病例。
  偵查機關現已查明,2009年1月,犯罪嫌疑人馬克銳就任GSKCI處方藥事業部總經理後,為了完成GSK下達的高額銷售增長指標,在犯罪嫌疑人、GSKCI副總裁兼人力資源部總監張國維等人支持下,提出一個叫“銷售為王(sellinglead)”的口號,從利潤為主變成銷量為主,銷售指標每年不斷增加,以彌補美國、歐洲市場的大幅下降。
  他們先後組建和擴充了多個銷售部門,將賄賂成本預先攤入藥品成本,並組織各部門在虛高藥價條件下,通過大肆賄賂醫院、醫生、醫療機構、醫葯相關協會組織等醫葯銷售相關部門及其所屬人員推銷藥品,牟取非法所得數十億元。
  偵查機關查明,在處方藥和疫苗銷售過程中,GSKCI下屬各藥品生產企業、與經營相關的各部門全面參與,建立自營藥品銷售、外包藥品銷售、“冷鏈”(疫苗)銷售、大客戶團隊銷售、危機公關5條“賄賂鏈”,形成了醫葯代表賄賂醫生、地區經理賄賂大客戶、大區經理賄賂VIP客戶、市場部賄賂專家、大客戶部賄賂機構的賄賂網,賄賂銷售行為涉及全國各地。其中,外包藥品銷售賄賂鏈中,GSKCI為規避賄賂銷售法律風險,以支付推廣服務費形式將藥品外包給江蘇泰陵醫葯等7家公司代銷,並全盤複製其賄賂銷售模式通過其對醫生行賄;疫苗銷售賄賂鏈中,為在銷售終端打壓競爭對手,實施“冷鏈”計劃,出資1300餘萬元採購小汽車、電視機、電動車、攝影攝像器材等非醫療設備,根據疫苗銷量,向疾控中心和疫苗接種點客戶行賄。
  偵查機關查明,為搶占市場份額,GSKCI通過賄賂設置排他性障礙,提高藥品市場銷量。2010年以來,因肝炎藥賀普丁專利藥資格到期、大量國內仿製藥即將大量上市,GSKCI先後實施所謂“長城計劃”、“龍騰計劃”,行賄數千萬元,並明確要求不得採用國產同類藥品。實施“長城計劃”後,不少醫院不再採購賀普丁國內同類藥品。
  用行賄掩蓋行賄 以財物打通關係度過危機
  自2009年開始,GSKCI各部門和各級醫葯代表為套取賄賂資金而大量虛開發票和虛構講課、會議支出的情況不斷暴露。
  犯罪嫌疑人之一、GSKCI法務總監趙虹燕供述,為了銷毀證據,公司開展了“清潔桌面”行動,指導銷毀電腦里和桌面的文件。公司還成立了以梁宏等人為首的三人小組,負責危機公關。
  “公關”的結果讓管理層“感到滿意”。2012年2月至11月,北京市工商局朝陽分局連續兩次立案調查GSKCI涉嫌商業賄賂問題,梁宏等人通過中間人找到了辦案人員,以財物打通關係,換來對涉嫌商業賄賂不調查、不處理,改成不正當競爭,罰款30萬元。
  巨額賄金轉嫁 中國患者和財政同受其害
  趙虹燕供述,公司的這些商業賄賂是需要成本的,藥品價格虛高,天價費用最終轉嫁給中國患者及財政,他們所承受的經濟負擔成為GSK的巨額利潤。
  “我們公司有大客戶團隊,還有市場準入部,也就是政府關係部。為了藥品進入名單、定多少價,公司對一些部門做了大量工作,拉關係、搞賄賂,確保了藥品高價在中國銷售。”張國維說,這是另一種“看不見的傷害”——對中國醫療改革的阻礙。
  誠信為本,守法為先。有關人士建議,對於中國政府而言,也需反思如何祛除當前醫葯流通體制的沉痾,引導藥企更加註重研發環節,用創新來提高核心競爭力,讓中國患者以合理的費用得到有效治療。同時,中國的對外開放、國際合作應進一步加強,中國老百姓和其他國家的人民一樣,都應該享受到跨國公司提供的一流產品與服務。中國警方嚴厲打擊犯罪,就是要告知世界,中國市場不是冒險家的樂園,誠信守法經營才能共迎光明燦爛的未來。(綜合新華社、《法制晚報》報道)  (原標題:“銷售為王”催生賄金黑幕中國患者和財政同受其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b50obguc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